【私人NLP及親子技巧教學】驚!好多家長以為孩子聽話,其實只是在怕!
- Tin Sir@劍擊Formula

- 33分钟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我叫Tin Sir,過去二十年,我一直從事兒童教育與心理輔導工作,見過無數家長在教養路上掙扎。
其中最常聽到的抱怨,莫過於「我怎樣說他都不聽,為何外人一句就有效?」
這句話背後,其實隱藏了一個簡單卻常被忽略的真相:孩子不是不聽話,而是對你的「好感度」不足夠。
很多人以為,作為父母,自然擁有權威,孩子理應服從。
但現實往往相反:你越用權力壓迫,孩子越在心底築起高牆。
相反,如果親和感足夠高,哪怕你輕輕一句「試試看」,孩子也願意為你赴湯蹈火。
這就是NLP(神經語言程式學)四大支柱之一——親和感(Rapport)的威力。
NLP有四大基礎框架:親和感、目標思維方式、敏銳感官、行為彈性。
其中,親和感被視為一切溝通的基石,因為沒有人會聽一個自己不信任、不親近的人說話。
本文將集中探討親和感如何幫助家長與孩子建立真正連結,尤其針對親子關係提供實用建議。
無論你正為學齡前幼兒的任性感到頭痛,還是為青春期孩子的冷漠感到煩惱,這篇文章都會給你一個全新視角。
【NLP及親子技巧教學】孩子不聽話?快點學親和感,否則後悔莫及!!

親和感,英文Rapport。
在NLP中,它被分為兩層:内在親和與外在親和。
内在親和,是指你與自己潛意識之間的親密對話;外在親和,則是你與他人建立的信任連結。
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為什麼親和感如此重要?
因為人類大腦天生具備「鏡像神經元」系統。
當你微笑,對方下意識也會跟著微笑;當你語速緩慢,對方情緒也會趨向平靜。
這不是魔法,而是生物本能。
NLP創始人約翰·格林德與理查·班德勒早於一九七零年代已發現:所有有效溝通,都始於親和。
我叫Tin Sir,現職高級心理咨詢師與註冊兒童遊戲治療師,曾任香港U20劍擊排名第一,擁有超過二十年一線教學經驗。
這些年,我不只教授劍擊,更關注人心。
我發現,許多家長誤將「權力」當作「親和」。
他們以為自己是家長,孩子就「應該」聽話;殊不知,孩子表面順從,心底卻充滿抗拒。
就好比職場:員工聽老闆的話,往往不是因為敬佩,而是因為害怕失業。
家長與孩子的關係,若只建立在權威之上,最終只會變成「員工與老闆」的翻版。
孩子長大後,要麼叛逆爆發,要麼冷漠疏離。
真正的親和,應該像朋友、像情侶——一句輕聲細語,就能觸動對方心弦。
▋家長面對的親子溝通困境
「我講了十次都要他收玩具,他還是不動!」
「老師一句,他立刻乖乖坐好,為什麼我不行?」
「到了中學,他根本不跟我講心事,我完全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以上對話,我在家長口中聽過無數次。
問題的核心,從來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好感度」不足。
很多人以為,血緣關係就等於親密,其實不然。
好感度就像電子遊戲中的好感度條——不夠高,對方就不會解鎖後續劇情。
更嚴重的是,若果這種模式持續到中學,家長往往只能選擇「放棄」。
孩子關上心門,你敲得再大力,都進不去。
曾有家長向我哭訴:「我兒子中三開始,連晚飯都不跟我吃,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辦。」
我問:「你們平時有沒有一起做過開心的事?」
答案永遠是:
免費部分到此為止!
如果您想繼續閱讀深入的詳細解釋與實戰應用,歡迎加入我的Patreon付費專區(每月僅HK$50起),或若您在香港,可報名我的實體課程,親身體驗指導。
Patreon連結:https://www.patreon.com/c/TinSir
期待與您一同探索更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