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學】孩子自大到崩潰?!我用這招讓他變學霸!
- Tin Sir@劍擊Formula

 - 11分钟前
 - 讀畢需時 6 分鐘
 
作為家長,你是否曾經因為孩子不聽教而感到無力?
他們有時自信滿滿,覺得自己什麼都懂,甚至連你的建議都不屑一顧。
這種態度可能讓你覺得只是小問題,但如果不及時糾正,這些小小的「自大」可能在中學階段演變成更大的麻煩——放棄努力、與家人爭執,甚至完全不理會你的意見。
我是Tin Sir,一位擁有二十年教學經驗的高級心理諮詢師、兒童遊戲治療師,以及前香港U20劍擊排名第一的教練。
我見過無數孩子從自信走向自大,再到最終學習停滯的案例。
這些經歷讓我明白,教養孩子不僅需要愛和耐心,還需要一種剛柔並濟的藝術。
許多家長以為,孩子不聽話只是「青春期叛逆」,但我不同意。
問題的根源往往從小就埋下,只是當時孩子沒有能力反抗,到了中學才爆發出來。
我的教學核心是:讓孩子保持謙虛的學習態度,並用剛柔並濟的方式引導他們。
這篇文章將為你揭示孩子自大的真相,分享我的獨特教養方法,並告訴你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開放心態,避免未來更大的問題。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成長路上既自信又謙虛!
【親子教學】別等中學才後悔!讓孩子學會謙虛成長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覺得自己已經「最好」,甚至不願接受教導?
這往往源於他們對自己的能力過分自信,或者因為家長和老師的過度讚美,讓他們誤以為自己無需改進。
在我的教學中,我遇到過一位學生,他認為自己的體能比奧運冠軍張家朗還強,聰明度甚至超過頂尖的醫生。
然而,當他屢次在比賽中失利時,他卻無法接受失敗,認為「運氣不好」或「對手不公平」。
這種心態讓他拒絕檢討,也讓我難以教導他進一步進步。
這種自大不僅阻礙學習,還可能帶來長期後果。
許多家長以為,只要孩子小時候聽話就好,但問題往往在中學才顯現。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也有了反抗的能力。
如果小時候沒有養成謙虛學習的習慣,他們可能會放棄努力,甚至與家人關係惡化。
我見過許多中學生因為自以為是,拒絕父母的建議,最終在學業或生活中迷失方向。
這些問題並非突然出現,而是從小累積的結果。
其他家長可能採取過度嚴厲或過分寵愛的方式,試圖糾正孩子的自大。
但我不同意這些做法。過度嚴厲會讓孩子害怕你,失去信任;過分寵愛則讓他們覺得無需努力,因為你總會包容他們的錯誤。
成長型心態理論告訴我們,孩子需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提升,而不是天生就「最好」。
我的方法是讓孩子在自信與謙虛之間找到平衡,既鼓勵他們相信自己,也教他們接受不足並努力改進。
【親子教學】嘿!孩子不聽話?我的剛柔教養法讓他變乖!
要解決孩子的自大問題,家長需要掌握剛柔並濟的教養藝術。
這意味著在適當的時候嚴厲要求,在其他時候用輕鬆的態度與孩子相處。
我的教學中,當學生過分自信時,我會直接指出他們的不足,例如:「你覺得自己比張家朗厲害,但為什麼還是贏不了我?是不是該好好檢討一下?」
這種直白的反饋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局限。
但同時,我會用幽默緩和氣氛,比如開玩笑,這樣的對話既讓孩子感到壓力,也讓他們覺得教練是朋友而非敵人。
這種剛柔並濟的方式有什麼好處?
首先,孩子不會因為你的嚴厲而害怕你,也不會因為你的寬鬆而輕視你。
其次,這種方法能幫助孩子從小建立謙虛的學習態度,避免未來更大的問題。
例如,當孩子在小學階段學會接受批評,他們到了中學就不會因為一點挫折就放棄努力。
相反,他們會把失敗當作成長的機會。
具體如何實踐?
我的建議是:當孩子表現良好時,給予真誠但不過分的讚美;當他們犯錯或自大時,果斷指出問題,但用輕鬆的語氣化解尷尬。
例如,如果孩子說「這太簡單了,我肯定能做好」,你可以回應:「好啊,那就試試看!如果做不到,我們再一起想想怎麼改進。」
這種方式既給予挑戰,也保留了孩子的自信。
從小培養這種態度,能讓孩子在未來面對更大的挑戰時,保持開放和堅韌。
▋孩子以為自己最強?小心這些後果!
讓我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來自我的一位學生小明(化名)。
小明是一名小六學生,自認體能超群,認為自己的劍擊技術已經「無人能敵」。
有一次訓練中,他連續輸給對手,卻堅持說「只是運氣不好」。
我直接對他說:「你覺得自己比張家朗厲害,但贏不了我,是不是該檢討一下?」
同時,我用幽默的語氣緩和了一下,小明起初有些不服,但經過幾次這樣的對話,他開始願意聽我的建議,認真分析自己的不足。
幾個月後,他不僅在比賽中拿到了名次,還主動向我道謝,說他學會了「原來我還有進步的空間」。
另一個案例是小芳(化名),一位中一學生。
她的家長過分寵愛她,導致她認為自己不需要努力也能成功。
在我的課堂上,我用嚴厲的語氣要求她檢討每次失誤的原因,但也會在她進步時給予真誠的鼓勵。
經過半年,她從一個拒絕聽建議的女孩,變成了一個願意主動學習的學生。
她的家長告訴我,小芳回家後不再與他們爭吵,反而會主動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
相比之下,我見過其他教練用純粹嚴厲的方式,讓孩子害怕到不敢上課;也見過過分寬鬆的家長,讓孩子完全不把學習當回事。
我的方法不同,因為我相信剛柔並濟能讓孩子既尊重你,也願意向你學習。
這些案例告訴我們,從小培養謙虛的態度,不僅能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還能改善親子關係。
▋中學叛逆早有預兆!從小教孩子謙虛的方法
為什麼我如此堅持這種教養方式?
這源於我自己的經歷。
年輕時,我也是一名自大的劍擊選手,認為自己天賦異稟,無需教練的指導。
直到一次重要比賽失利,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局限。
那次失敗讓我後悔沒有早點虛心學習,也讓我開始反思如何成為更好的學生和教練。
這些挫折塑造了我的核心信念:無論多有天賦,謙虛和努力永遠是進步的關鍵。
如今,我的生活方式圍繞著幫助孩子和家長成長。
我每天都在研究心理學和教育方法,尋找更好的方式來引導年輕人。
我的目標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自信與謙虛之間找到平衡,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
對家長來說,這意味著你們需要放下「孩子小時候聽話就好」的想法,從小開始用剛柔並濟的方式培養他們的學習態度。
這樣,他們才能在未來面對挑戰時,勇敢而謙虛地面對。
▋哇!孩子自大到不學?教你如何扭轉危機
曾經有位家長找到我,說她的兒子小傑在中學時突然變得叛逆,不聽教也不努力。
我問她,小傑小時候是否常被誇「最聰明」?
她點頭承認。
我建議她開始用剛柔並濟的方式,嚴格要求小傑的學習態度,但也多與他分享輕鬆的時刻。
半年後,小傑不僅成績進步,還主動與媽媽道歉,說他以前太自大了。
這就是我希望你能做到的:從小培養孩子的謙虛學習態度,用剛柔並濟的方式引導他們成長。
這樣,你的孩子不僅能在學業上進步,還能與你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無論你是希望改善親子關係的家長、想提升教養技巧的父母,還是對孩子成長充滿期待的你,我的教學資源都能助你一臂之力!
加入我的Patreon會員計劃,每月僅港幣$50起,立即訪問
解鎖深入的教學文章和獨家資源,涵蓋親子相處策略、教養方法及心理學的實用知識。
如果你在香港,想親身體驗我的課程,歡迎訪問
報名!讓我陪伴你和你的孩子,開啟成長之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