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其實有時候小朋友之所以不聽話,只是因為身邊的人對他實在是太好?!》 - 第二回


如果要說例子的話,就像是我們剛剛看了一齣戲,而那一齣戲是說父母和子女的感情的,通常人們看完這樣的電影之後也會特別掛念父母,特別想對他們好、好想孝順他們、盡一盡孝道。

但是如果年邁的父母忽然間和我們說:「你們需要感恩,畢竟我照顧了你們這麼久。」

相信我們的感動反而並沒有這麼大,想要回饋他們的感受在那一刻並不會有這麼強烈,這就是說話和經歷體驗的分別了。

當然如果小朋友年紀還很小的話,給他看這樣的電影基本上他們也不會有太大的共鳴,所以我們需要用其他方式去讓他們學習感恩。

想要他們學習感恩,首先我會讓他們知道「等價交換」這個概念,讓他們明白如果想要我為他們做什麼,他們就得先為我做什麼;而不是平淡無事地要我去幫忙完之後,他們「拍拍籮柚」就可以跑掉。

我這樣做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我不愛惜他們,而是要讓他們知道我為他們的付出不是理所當然的事,讓他們明白到如果想要我為他們做些什麼,就得先為我做什麼,或者做些什麼去提升彼此的好感度(例如聽我話),那麼我也更願意為他們付出多一點。

也就是說,如果他們做得好,讓我覺得很高興的話,我就會不介意為他們付出多一點;但是當他們不聽話的時候,我就會事事斤斤計較,讓他們知道,如果想要我對他們好一點,就需要聽我的說話去做。

我甚至也會跟他們說:「你們去其他地方也是一樣的,如果你去光顧一些店舖,你和對方的關係好的話,對方也會送你一點東西,或者給你一些折扣,但是如果對方和你的交情不好,或者不認識你,基本上他只會依著正價去收費。」

我又會舉另一些例子:「或者說你們和朋友相處也是一樣,當你們有一些食物或者有玩具的時候,你們開心的話可能會和朋友分享,但是你不和他們分享,別人也不可以去怪責你,甚至搶去你的東西,因為那個東西是你的。所以換作是其他方面也是一樣,因為你們乖,所以我才願意去吃虧一點,讓大家開心,但是當你們不乖的時候、不聽話的時候,我就有權去收回我對你們的好,依著規矩去辦事。」

通常小朋友也是很講道理的,當我說完一些概念,再給了那些他們聽得明白的例子之後,如果他們覺得有意見也會跟我說,但是以上的說話基本上大部分的同學聽完之後也很認同,他們也會默默地接受這個想法,並且會因為想爭取我對他們的好而更加願意聽我的說話去做。

正正因為我這樣對待他們,所以他們才學會聽我的說話,而且也明白到別人對自己的好並不是必然的,或者說他們會明白別人對他們的好是可以根據別對他們的喜好而隨時可以被收回的,那麼他們想要別人對他們好的話,就必須努力地去做出一些別人喜歡的行為了。

很多大人都會做錯一點,就是給小朋友「人情」。

(下回待續)


Comments

Couldn’t Load Comments
It looks like there was a technical problem. Try reconnecting or refreshing the pag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