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愈來愈大,有些家長會覺得小朋友開始不喜歡跟自己說話,反而更喜歡和同學親近。
會造成這樣的結果有很多原因,而我觀察得到,這些家長都有一個共通點:
很喜歡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說得白一點,就是當小朋友有什麼不開心、遇上什麼不如意的事情想跟父母說時,父母就會說類似「是這樣的了(係咁架啦)。」、「大家都是這樣的(個個都係咁)。」、「不要鑽牛角尖吧!」等等的說話。
而Edwin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他是一個快升中學的學生,也很喜歡跟我說上很多事情,就自己的不開心、遇上什麼難題,他也很願意跟我分享。
有時候他面對的問題正好和家人有關,在我聽來會覺得,其實如果他願意和家人平心靜氣對話的話,問題要解決其實不難,於是我也說出我的見解。
聽了我的想法,Edwin苦笑一下,道:「他們不會聽的!」
Edwin告訴我,他的父母就是那些不喜歡聽自己說話的人,當Edwin想跟他們討論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都會當耳邊風;當Edwin跟他們說起自己的不開心,他們都喜歡用「大事化小」的說法,告訴Edwin,他面對的問題是多麼少。
「你大了之後就會明白,其實這只是很小事。」Edwin繪影繪聲地裝成父母說著。
因為他裝得很似,所以我不禁一笑,同樣也明白他的感受。
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很有人生歷練,所以覺得孩子的問題不值一顧,這某程度來說是對的;就像我小時候會為掉了一粒糖在地上而不開心一整天,但現在回看卻覺得不是一回事一樣。
可是!
可是小朋友不是我們,他們沒有我們的人生歷練,他們並不覺得自己的問題是很小事,他們正為這樣的問題煩擾著。
就像打機一樣,我們Lv100,當然覺得他們Lv1的關卡不外如是,但是他們不是我們,他們只有Lv1啊!
若果我們想要和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不是應該大事化小地說「這麼小事不需要不開心!」,我們詳細分析一下:
他們不開心—>他們告訴你—>你說這是小事不需要不開心
這代表了:
他們因為「事情」而不開心,但你說這是「小事」,也就是他們竟然為「小事」而不開心,那一定代表自己是個會被「小事」困擾的沒用的人。
沒有人喜歡承認自己沒用,但當和你接觸之後會帶出這樣的感覺的話,他們就會愈來愈不想跟你接觸了;反而開始傾向會認同他們的人去說這樣話,例如身邊的同學。
因為他們的同學和他們都是只有Lv1,大家就能站在同一陣線,一齊去想方法、互相鼓勵。
所以若果想小朋友一直跟保持好的關係,其中一個重點就是,站在他們的角度,認真地去為他們想。
不要用Lv100去想Lv1的事情,就像某富二代說:「去少一點日本就能存到錢買樓!」,他就是以Lv100的背景來看問題。
大哥,我才只有Lv1,身家財產也只有Lv1,你用你Lv100的身家財產去說這句話,還會有人認同嗎?
看別人很容易,反觀自己卻很難,我們唯有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成為小朋友眼中那個會對他們說「去少一點日本就能存到錢買樓!」的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