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和小朋友訓話時他卻分心,責罵他還是冷處理會比較好?》


我很喜歡在課堂上嘗試不同的做法,讓我可以更了解不同做法會造成的影響。

話說在練習場地裡我堆放了一些沙包,讓有需要的同學使用,而有些時候,年紀小的學生會對它們很好奇,結果忍不住想搞搞它們看看。

明明在上課,但是小朋友竟然分心去搞其他東西,為此我曾經嘗試了兩個不同的方法去處理這個狀況:

A)

我立即指示他們放下,並且將注意力放回我身上(並非責罵的態度)。

B)

冷處理,放任他們去搞沙包,但我繼續說教學的內容。

結果讓我看見,當我使用A方法時,雖然小朋友會立即回過神來,但是很快又會再次分心,不是再將注意力放在沙包上蠢蠢欲動,就是去搞其他東西。

而使用B方法時,會有兩個情況出現:

1)

約7至8成的小朋友搞了大約30、40秒就會放下沙包,然後重新將注意力放回我身上,而且不太會再分心。

2)

約2至3成的小朋友不能將注意力從沙包上移開,不停地把弄它,並且沒有聽見我的說話、教學(我大約講了3至5分鐘)。

所以通常出現情況2的時候(約放任他們一兩分鐘後),我就會由B方法改為A方法,讓他們重新專心過來。

雖然使用A方法也沒法讓他們專心很久,但比起情況2的全然沒有聽到我的說話,A方法的結果可以說是比較好的。

如果我們將資料整理一下,可以看出:

最好的情況會是:B方法—>情況1

比較好的情況:A方法

最壞的情況:B方法—>情況2

借著這些嘗試讓我明白得到,有時候我們冷處理,反而會得到更佳的結果;而且冷處理的時候,也不會讓對方反感(因為你放任他做自己當刻想做的事)。

我有時看見一些家長,覺得將小朋友訓練成精兵而沾沾自喜,可是當「軍官」離開後,其實那些小朋友會更難控制,那是因為他們平日被壓抑太久,所以當「壓抑者」不在的時候,行為上就會變得更加放肆。

有時候使用「冷處理」,滿足小朋友的內心,反而能夠讓他們感到自己擁有自由,同時間也能讓他們學會聽大人的指令,在「自由」和「聽話」中間取個平衡。

所以有時候不妨多給小朋友一點空間,這樣他們反而會更聽你的話。


Comments


bottom of page